80后“青椒”反思如何提高研究水平。近年来,关于高水平论文、高水平研究的呼声愈演愈烈。似乎做不出高水平的东西,都羞见同行。
本该痛定思痛、筹谋东山再起,可转念想想,就算羞答答见同行,难道问题就解决了吗?自己的研究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何必让自己这么痛呢?但反思一下个中原由,若真想改进,也可有着力之处。
我为什么做不出高水平研究?
1.理论功底薄弱。
尽管很多高水平研究是通过实验或实践得来的,但还有一些高水平研究,靠的是作者自己理论功底过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比如某些纯理论的公式推导或数学论证类的高水平研究。甚至作者就没做过啥实验,但因为他们自己脑袋灵光,还能对一个感兴趣的点付出不懈努力,所以他们也能产出高水平的研究。
但实际上,在学科交叉、学科细分的背景下,此类研究往往是和时间赛跑,因为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对这一理论问题的解释还会出现其他天才、怪才。这个问题你不抓紧出成果,有可能就被其他人做了。因为几十年内,在一个领域基础性拓荒的成果,都是极少的。
现在的很多工作更像是缝缝补补,有的人补了大的漏洞,有的人补了小的漏洞,却很少有人自己再重新裁剪一套新衣。
换个角度,这类所谓的高水平研究,不过是自己脑袋不够灵光罢了,天资如此,在此方面难有成就也是正常的。再换个角度,为啥自己脑袋不够灵光,其一是本身脑袋就不够灵光,其二是上学的时候学的东西用不上、没教的东西又难以深入学习。
上学的时候,你学的是炮采、普采和综采,结果毕业以后,人家已经开始搞智能开采、无人开采、太空采矿了,始终慢了半拍。
青年时不作为,垂垂老矣,更是精力有限。
做研究,要趁着脑袋灵光的时候,及早做、大胆做。
2. 浅尝辄止。
实际上自己能够意识到,某些问题如果“深入”了,会看起来更加高水平。但个人性格当中,会有这种浅尝辄止的心态,如同陶渊明说的“每有会意,不求甚解”。
在一个小问题上灵光乍现,然后就开始沾沾自喜,稍稍有点思路了就浅尝辄止,没有把问题深入做下去。
当然,浅尝辄止的原因很多,但终究浅尝辄止是不利于研究做深的。如果你想做出高水平的研究,真的要改正浅尝辄止的毛病。要勇于迈出第一步,更要勇敢的走下去!
前方是死胡同还是一览众山小,不走怎么知道!
3.知难而退。
有这样一句戏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有的人是刚走了一步,抱怨一句鞋不行,放弃吧。也有的人走了几步,抱怨路不好,放弃吧。还有的人走到了山脚下,看看山太高,放弃吧。又或者有些人,看看巍峨高山,“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放弃吧。
成功道路千万条,放弃的道路也不会少几条。
知难而退,是很多人的心态。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几个理由,就让自己放弃了。我不是倡导所有的难题都要迎难而上,我是希望未来的难题上,能多坚持一下,至于结果如何,至少坚持了。
如果想做出高水平的研究,不可轻易知难而退。多一分坚持,可能结果会大不同。
4.不以为意。
之所以做不出所谓的高水平研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不以为意。
有两重含义,第一,做不做的出无所谓,反正没有太大的追求,做出来能怎样,做不出来又怎样。
其二,对别人所谓的“高水平”不敢苟同。比如现在一些论文里,公式堆一堆、实验放几个、现场数据来一点,看起来就像是个大杂货,一个问题没讲清楚,最后的结论还是现场应用良好。这种类似八股文的东西,味同嚼蜡,自己不屑一做。
能不能做?能做!
做了以后自己认不认可是高水平?不认可!
把一个小问题表达清楚,就不错了。求全责备,太难太难。
但有时候,为了项目结题、为了同行认可,哪怕不认可也还得硬着头皮做。
活着短暂的光年里,总是有一些时候,难以跳出当时的时局。
5.硬件不足。
曾经有博士生跟我抱怨,自己想做的实验导师都不支持,最后无奈,毕业论文只能是“另辟蹊径”了。还有些时候,想做的实验总是排不上队,等终于排上队了,结果类似的成果已经有一大堆了,做出来的东西又不够创新。
硬件不足,实际上是很多人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比如想做实验,资金不足,就直接废了一大半;再比如好不容易资金有了一部分,试样采集又存在诸多问题。好不容易花了一部分经费折腾出来点东西,最后可能版面费、润色费又不够了。有人就会跳出来说:“那你直接发表不收版面费的不就行了?”
有些研究,做来做去核心内容也不会变太多。每个刊物有自己的偏好,你不能硬着头皮拿着同样的东西往一堵墙上撞吧?比如一篇教改论文,你投了五个cs都被拒,就应该换个思路、换个期刊了。
不是你的研究不行,也不是人家故意刁难你,是大家性格不合,没法在一起。简单说,就是“我们不合适”。
这个时候,再复合一点浅尝辄止和知难而退的心理,高水平就距离自己渐行渐远了。
硬件不足,确实很难开展高水平研究,因为现在很多成果是靠实验堆出来的。
但现在颇为后悔的是,博士毕业刚开始几年,进入大学任教以后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教学上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研究工作断了一段时间。
如果你从事的是大学教师的工作,哪怕硬件不足,哪怕经费有限,哪怕你不做实验,但千万不要放下文献阅读和思考。一旦放下,重新拾起,又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
经费真的不足,就别太较真高水平低水平了。大佬们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有些人在愁怎么花经费的时候,他们怎么知道有些人版面费都捉襟见肘。但你自己要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文献阅读和关于研究的思考,千万不能断!
6.难以取悦同行。
如果说你已经付出了、努力了,但研究的内容还是得不到高水平的认可,有时候也别太自责。
因为大家的研究视角不同,有些人就认为八股文很好,有些期刊就喜欢邀请一些大佬来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有些审稿人就喜欢问一下有啥意义或判刑你的研究没有意义,还有人就喜欢指着你的鼻子说档次不够。
你要给自己一些安慰,在经费有限、条件不佳的条件下,还能做点东西不容易了。
想想一百年过后,你用什么吸引后来人的注目?不是你生前的各种头衔,有时候你的花边新闻可能比你生前获得的各种省部级奖励还引人注意。在你这个领域,如果还有后来人,如果想要他们注意到你,你必然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活出独立的人格,这是你能做到的!
难以取悦同行就不要勉强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至于高水平、低水平、有意义、没意义,留给后人评说!
下一篇:定制科研学术论文写作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