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于皮肤损伤、血液和心血管疾病、软骨缺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干细胞治疗的复杂性,其疗效及安全性长期被质疑。其中,干细胞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知是被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干细胞追踪常用的pet-ct、mri成像存在价格昂贵、时间空间分辨率有限、通量低等劣势。近年来,活体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活体穿透深度~1cm)荧光成像为细胞示踪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目前使用的nir-ii细胞示踪剂多为无机纳米材料,存在代谢困难及长期滞留所产生的潜在毒性等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研究员程震、陈浩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李凯课题组合作,设计出基于nir-ii小分子染料蛋白复合物的干细胞示踪剂(celtrac1000),用于标记并示踪干细胞在不同疾病环境中的响应和命运。celtrac1000使用可代谢的nir-ii小分子染料(ch-4t)与穿膜肽(tat)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1:1复合而成,形态类似于上市药物紫杉醇白蛋白(abraxane等),具有制备生产精确可控、量子产率高、毒性低和可代谢等优点。 合作团队利用该探针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衍生内皮细胞(ipsc-ecs)1个月内体内血管生成进行可视化,评估了ipsc-ecs移植再生的治疗效果。为验证该方法的时间空间分辨率,研究人员利用celtrac1000标记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了体内动态示踪,并清晰地看到被标记的msc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实时迁移过程。该方法实现了无创小鼠体内单细胞团簇运动、右肺四小叶肺叶呼吸扩张以及心脏搏动的可视化监测。此外,研究人员利用celtrac1000实现了三种疾病模型——急性肺损伤(ali)、心肌梗死(mi)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中msc的示踪(图2)。由于msc具有趋向受伤部位组织富集的特点,利用celtrac1000标记细胞可观察尾静脉注射的msc在疾病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发现,肺损伤同时会引起小鼠心脏的损伤,而心脏损伤则不会引起肺损伤。研究还发现了msc对脑部炎症的响应。 综上,该研究表明celtrac1000可用于标记干细胞并实现nir-ii高时空分辨率活体示踪,有助于揭示干细胞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的资助。
图1.celtrac1000的制备过程及结构示意图
图2.急性肺损伤(ali)、心肌梗死(mi)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中msc的示踪
研究团队单位:上海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