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表明:1、鸣声环境和体型大小均为系统发育相关的因素,但谐波和调频特征不是系统发育相关的因素;2、流水类群的声音主频显著高于静水类群(4.59±3.99khz vs. 1.69±0.84 khz),两者的频率差异主要由动物体型和生境差异所导致;3、无论蛙科还是蟾蜍科,静水类群都有更多的物种具有谐波和明显的调频特征。aah认为,噪音环境会驱动动物的频率向高频进化,并且抑制频域轮廓特征的复杂化,而该研究结果支持aah对噪音环境的预测。该研究对动物在流水和噪音污染环境中的适应和进化,均具有启示意义。
研究结果以noise constrains the evolution of call frequency contours in flowing water frog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wo clades为题发表于frontiers in zoology。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和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的资助。
图1. 流水环境代表物种小湍蛙(左)及其栖息环境(右)
图2. 流水和静水类群鸣声主频与体型大小的关系(pgls模型结果)
图3. 蛙科和蟾蜍科物种的系统发育树、栖息地类型和声音特征,其中蓝色粗线代表蟾蜍科,橘红色粗线代表蛙科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资讯
期刊
sci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