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其服务与功能涵盖了木材生产、碳封存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然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为维持其服务与功能的稳定,了解森林群落的动态机制十分必要。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湖南八大公山25公顷森林监测样地,通过五年的持续监测,探究了森林群落在地上生物量、个体数以及多样性三个方面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树木个体数量下降,但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在五年内呈现增加趋势;物种丰富度促进了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功能多样性却发挥相反的作用,资源保守型性状可提高地上生物量并且降低个体死亡的风险;研究还发现生物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变化的贡献最大,而非生物因子(海拔,凹凸度)对个体数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effects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on the community dynamics in a mountain subtropical forest为题,发表在forest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