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祝融号”着陆点由风或水塑造的地表。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和合作者对中国首个火星车祝融号着陆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相较其他火星着陆点更强地貌的明显证据,以及由风或可能由水塑造的地表。这些发现表明这个着陆位置有利于未来探索。相关研究3月8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2021年5月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低洼地区着陆。乌托邦平原是一处火山地区,估计表面年龄超过30亿年,可能曾拥有过大量液态水体或冰。
丁亮和同事分析了祝融号在前60个火星日收集的着陆点区域测量结果。利用仪表数据确定了祝融号在这段时间里行进的450米距离。通过分析祝融号轮子与下方地形的相互作用,包括避障相机拍摄的轮辙影像,他们推断出了着陆地点火星土壤的物理性质,还辨别出了符合风蚀特性的地貌,如脊和波纹、侵蚀坑以及可与卤水侵蚀相联系的岩石纹理。
这些初步发现表明,祝融号将有望对火星北半球低地的表面环境演化带来见解。(来源:中国科学报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2-00905-6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丁亮等 来源:《自然—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