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国天文学家在南极中山站建成首个天文观测站点,并安装了一套由五个镜筒组成的小型望远镜阵列,可同时开展四个光学波段大视场测光观测和近红外波段观测,目前已投入越冬观测运行。
南极是“空间和天文观测”的优势场所,为我国天文学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台址和新的机遇。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是南极天文研究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拓展了天文仪器技术研究的新领域,相继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提供了包括南极巡天望远镜在内的多台套极区天文观测设备,取得了重要观测科研成果。
2018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南京天光所共同组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拟依托我国南极考察站,构建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的天文观测链路,推动南极天文观测体系化发展。
此次安装的小型望远镜阵列由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光学波段镜筒共计4个,单镜筒口径150mm,视场直径6°;近红外0.9-1.7微米观测镜筒口径200mm,视场7′×5.6′。五个镜筒集成架设在直驱式赤道仪上,可开展太阳系外行星等时域天文学观测和空间环境观测。
南极中山站天文观测站点的建设运行,拓展了我国南极天文研究活动的空间,也为昆仑站天文设备运行维护提供了可用的南极基地,是推动我国南极天文研究持续发展的关键支点。
图1.天文观测平台和望远镜阵列的联合装调
图2.望远镜初光:小麦哲伦云星系的多色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