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的频率、持续性和极端降水事件等均呈现明显变化。其中,极端降水事件深刻影响水文循环,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评估、检测和归因是当前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研究往往集中在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在时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上相对较少,且定量评估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亚宁团队结合降水观测数据和cmip5/6数据(his、all、nat模拟),综合采用基尼系数和极端降水指标,发展并提出了新的极端降水变化检测和归因方法(rai和rfi指数),从历史和未来两个方面定量评估了人类活动对中国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
结果表明:1961-2005年,整体上中国区域(尤其是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加中,可以清楚地检测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信号;除r95p指标外,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随着人为强迫的不断增强,整体上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在时间分布非均匀性上将呈阶梯式上升趋势;西北地区的极端降水的均匀性将不断增强,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极端降雨风险,说明人为强迫显著影响西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极端降水事件也需综合考虑大气环流、季风等影响。研究评估了人类活动在极端降水事件时间分布变化上的相对贡献,丰富了极端降水事件诊断和归因的基础理论,有助于剖析极端降水事件和水灾害管理。
相关研究成果以changes in temporal inequality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ver china due to anthropogenic forcings为题,发表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最佳rfi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