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默芳研究组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教授martine simonelig团队合作,在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roles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piwi-interacting rnas的长文。该论文系统总结了pirna前体转录、pirna生成、pirna通路机制与功能,概述了pirna调控在果蝇和小鼠生殖细胞发育分化及在生殖障碍、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疾病中的新功能。
p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因特异性地与piwi蛋白结合而被命名为piwi-interacting rna,简称pirna。与其他小分子非编码rna如mirna或sirna相比,pirna长度更长(23-31 nt),且5′端有1u偏好性、3′末端有2′-o-甲基化修饰。从加工途径来看,mirna和sirna分别由rnase iii(dicer)切割发夹形和长双链前体转录本产生;而pirna由长单链转录本产生,不依赖于dicer。
piwi-pirna复合物在动物生殖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主要发挥沉默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te)、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功能。然而,刘默芳研究组等发现,piwi-pirna复合物调控了生殖细胞中大量蛋白编码基因,丰富了pirna在动物配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开启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自2006年pirna发现以来,研究证明,从节肢动物到哺乳动物,尽管在不同模式动物的作用有所不同,pirna调控通路对精子发生、卵子发生或二者都至关重要。此外,刘默芳研究组等还发现,piwi-pirna调控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
该从pirna的生物生成、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出发,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pirna前体转录、pirna的加工、pirna的靶向规则、piwi-pirna复合物沉默转座元件和调控编码基因的机制、pirna调控通路在动物生殖发育和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等内容,并展望了未来pirna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科院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piwi-pirna复合物调控果蝇和小鼠生殖细胞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