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发现白垩纪最早花蕾。
花梗顶端的花蕾。(王鑫供图)
近日,《生物学》期刊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和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高工陈利君最新成果论文。他们共同研究了一块来自辽宁省凌源市大王仗子附近的义县组地层中保存完好的花蕾化石。
这是目前人们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最早的花蕾化石。王鑫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者将发现的化石命名为 凌源古蕾是因为该化石是出产于凌源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花蕾。
王鑫表示,凌源花蕾的出现表明,早白垩世的被子植物中很可能已经开始和昆虫肩并肩的协同演化了。
这个花蕾长在一个15 毫米长的细梗上,花蕾呈椭圆形,17毫米长,9毫米宽,底部有类似花萼的结构,其上是层层包裹着花蕊的花瓣。
作为白垩纪地层中最早的化石记录,文章的评审过程中,评审人特意提醒作者要和当时常见的松柏类球果有所区分。实际上,松柏类中的某些球果还真的有点像凌源花蕾,但是仔细对比后发现,球果的梗一般粗短,球果表面有粗糙的鳞盾,鳞盾之间鲜有重叠和覆盖,而凌源花蕾的梗很长,花蕾表面相对光滑,花瓣至少有三层花瓣相互重叠和覆盖。这些区别使得人们可以确认其花蕾的身份。
王鑫表示,植物学意义上的花朵和大家概念中的花朵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被子植物的器官,后者指的是艳丽好看的花朵。虽然早白垩世的义县组地层产出过不少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例如著名的古果),但是此前的化石中并没有常人认识中的、典型意义上的花朵,它们没有是艳丽好看的花瓣。
研究者表示,凌源花蕾的发现表明,普通人心中的花朵已经在早白垩世出现了。除了吸引来访的昆虫协助完成授粉过程外,花瓣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护花蕾内幼嫩的花蕊在花的发育早期阶段免受昆虫和其他环境因素的侵害。恰恰是这个功能使得人们在凌源花蕾中没法看到花蕊。
王鑫指出,既然有了花蕾的化石,未来就可能会发现义县组中盛开的花朵。(来源:中国科学报崔雪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biology11111598
作者:王鑫等 来源:《生物学》
下一篇: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资讯
期刊
sci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