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学家揭示植物“免疫系统”工作原理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五聚抗病小体结构。分别显示顶部(左)和侧面(右)视图。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供图

  人有免疫力,植物有免疫力吗?答案是肯定的,看似娇弱的花花草草,可能远比你想象中来得坚强。

  植物具有复杂、精细调控的免疫系统,可植物抗病蛋白被发现至今已经20多年了,人们却仍然不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

  这一谜题在4月5日得以揭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植物体内发现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并解析其电镜结构,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农药困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人多地少的现状,让中国成为农业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统计数字表明,为了控制病害,中国农药施用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这也愁煞了中国的育种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王源超坦言,中国的育种学家一直在拼命地育种,但新品种用个三五年,抗性就消失了,似乎总也追不上病原菌的变异速度。

  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周俭民看来,要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可能才是最关键的那把钥匙。

  这让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上。抗病蛋白既是监控病虫侵害的哨兵,也是动员植物防卫系统的指挥官。

  从2004年起,周俭民与清华大学教授柴继杰团队合作,开始研究植物与病菌攻防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诱饵模型的观点。

  我们认为,植物的抗病蛋白就像一个老鼠夹子,诱饵蛋白就像夹子上的奶酪,当‘老鼠’闻着奶酪味过来时,夹子就会一下子把它抓住。周俭民说

  然而,由于该理论与当时的主流观点大相径庭,大约有5年时间,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学界广泛接受。周俭民说,那时候,甚至连学生发论文都受到了影响。

  谁发出了自杀指令?

  周俭民团队没有放弃。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他和同事持续收集新的证据,他们愈发相信,植物和病原细菌之间存在着令人惊叹的攻防策略。

  在另一条路上,清华大学团队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抗病蛋白理论研究的一个巨大瓶颈在于缺乏蛋白质结构,20多年来,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均折戟于此。

  这恰恰正是柴继杰团队的主攻方向,他们曾在动物炎症小体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这种蛋白与植物抗病蛋白有诸多相似性;清华大学教授王宏伟团队则长期致力于冷冻电镜方法学的研究,为抗病蛋白结构解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强联合之下,谜团终于揭开。

  研究团队发现,拟南芥的抗病蛋白感知到病菌后,会组装成一个环状的五聚体蛋白机器,形成抗病小体。抗病小体的中间有个钻头,它能够刺破染病的细胞膜,以自杀的方式与病菌同归于尽。也就是说,抗病小体很可能是植物细胞死亡和免疫的执行者。

  我们还发现,植物抗病小体的组装方式、结构与功能,与动物免疫中的炎症小体惊人地相似,这展现了在不同生命形式中,进化对免疫形成的力量。周俭民说。

  钻石何时发光?

  中国学者的这一发现,填补了25年来人们对抗病蛋白认知的空白。英国皇家学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sophien kamoun认为,中国学者提出的自杀开关模型非常新,会给植物免疫领域带来很多启示。

  中科院院士康乐则形容抗病小体的结构非常漂亮,就像一枚钻石组成的首饰。这说明在进化的作用下,生物一定是简约、美丽的。

  当然,更多人关心的还是这项成果能否应用于农业生产。因为利用抗病蛋白发展新的病虫害防控手段,毫无疑问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而抗病蛋白高分辨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解析,也将为设计抗广谱、持久的新型抗病蛋白,发展绿色农业奠定核心的理论基础。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家洋看来,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发现抗病小体,是中国学者对植物科学的重大贡献。未来通过分子设计育种等手段,相信这项成果也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病小体这块钻石何时才能发光,也许科学家们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至少,未来可期。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126/.aav5868

  doi: 10.1126/.aav5870

来源: 丁佳
爱科学

上一篇:南海海洋所海洋扩散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下一篇:

登录注册
欢迎内容投稿或举报!e-mail: ikx@ikx.cn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copyright © 爱科学 iikx.com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