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ci论文署名的国际共识与国内“挂靠带抢”的乱象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署名的国际共识与国内“挂靠带抢”的乱象。上周听了老谈老师关于科研诚信的直播后,想谈谈自己关于论文署名的看法。

  对比上学时与工作后看的论文,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论文作者是明显变多了,相应的共同通讯与共同一作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四大医学期刊之类的高分论文,甚至见过5个共同作者,也让论文署名这件事充满了学问。

  1 国际署名原则

  对于来说,是作为作者署名,还是作为非贡献作者进acknowledge,其实是有一套比较清晰的界定规范。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书(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recommendation, icmje recommendation)中明确表示,符合以下4点才是作者:

  1. 对本成果的概念或设计有实质性的贡献;或为本成果采集、分析或解读数据;且

  2. 起草本文或为其主体的修订提供重要的知识内容;且

  3. 对本文的刊发版本进行最终确认;且

  4. 同意对本文所有事宜负责,确保本文各方面关于精确性与完整性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作者都必须符合以上四点(全部!)所有符合以上4点的都应该被列为作者,否则就是非作者贡献者,在文章的acknowledge部分说明。这应当是所有的作者身份界定的迄今最明确的参考。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推荐书里对“同等贡献”、“共同一作(co-first author)”等问题也没有明确说清,所以不管是文章的写作者,还是期刊编辑,对于共同一作仍然没有成熟的章法可循。但是呢,对于基本靠文章来衡量产出的科研人来说,作者的顺序是极其敏感的,也是各种明争暗斗的根源之一。

  更何况有些场合写引文题录时,只能写一个作者,后面的都是et al.了,如此一来,“共同”真的是平等的吗?

  显然不是!

  2 国内共一乱象

  因为有些医院高级职称评审时都会要求论文是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共一也算),而共一比起一作来还是要差一档,没那么重要。所以,在一些地方,共一共通讯成了交易和送人情的筹码。

  许多医院科室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今年某位医生要升副高或者正高,文章还缺一点,就在科里其他医生的文章里挂个共一或共通讯。升职完成后,他也会投桃报李,在后面的论文里加科室医生的名字。更有甚者,还有会在论文确定接收后的proof阶段加上一堆的共同作者。

  如果科室里有人不认可这个“规矩”即使竭力反抗,据理力争,往往也是不了了之,甚至被认为“功利激进,缺乏大局观”,被整个科室排斥,乃至扫地出门。这样的“共一”便沦为了学术界“剥削”后辈的重要工具。

  以上所举例子纯粹是钻了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空子,也使得与国外相比,国内机构对于共同作者的认可度更低。所以现在也有很多学校采取分割文章的方式,比如,共同一作可以有,但有几个共同一作,这篇论文每个人就算几分之一,这种根据 “自然指数”中“加权分值计数法”所衍生的算法今后可能会越来越普遍。

  更严一点的机构,通讯作者也只认可最后一个,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非同一个人,那其中一个人已经用这篇文章来参评职称了,另外一个人就不能用其来评职称。

  3《意见》出台,“挂靠带抢”可休矣

  如果说上述措施都是各个医院学校的“校规”,对科研大环境的影响有限。那本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则是首次对论文署名乱象的处理指明了方向。

  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

  其最终目的是在保护真实学术贡献,《意见》具体内容老谈老师已经在直播中说的很清楚了,只希望今后论文“挂靠带抢”现象会越来越少。遏制“共同作者”乱象也是保证学术公平,净化学术风气的关键一步。

来源:解螺旋 b**z 叶子
爱科学

上一篇:读研究生三年,这些时间轴很重要

下一篇:sci论文常犯的七个英语语言问题

登录注册
欢迎内容投稿或举报!e-mail: ikx@ikx.cn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copyright © 爱科学 iikx.com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