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篇巨无霸论文的诞生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每一个走心的审稿意见都是对文章的贡献:一篇巨无霸论文的诞生 。最近发表了读博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这篇文章被拒稿两次,第一次的拒稿理由是“不符合期刊主题”,我们选择其中的建设性的意见进行首轮修改。第二次和第三次投稿都给了修改机会,直接改出了一篇“巨无霸”文章。以前每什么特别感觉,单纯相信的专业和负责,把每次返修机会都当成提升论文质量的机会。直到今天以“第三人”的眼光读摘要,才感觉内容有点过饱和,原来我做了这么多工作。

  马臻老师曾在以前的博文提到,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常把一篇文章做成2-3篇文章的规模。这大概是我距离马臻老师最近的一次,只不过他是自愿的,我是被推着走的。

  战战兢兢地通读完全文,庆幸无明显语法、符号错误,只是个别句子本可以写得更规整、漂亮。

  【这篇文章做了什么

  (1)传染病模型 我们在现有最复杂的seiv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更多的情况和更复杂的动力学方程。在上一轮投稿的时候,两个都要求完善模型。按要求修改后,其中一个同意接收,另一个拒稿,编辑选择拒稿。最后一轮投稿,三个全部把注意力放在传染病模型上,认为这就是我的主要创新(可能因为他们是以做模型为主)。为了改变他们的观点,我们在修改稿件的时候,直接删除了这个创新点,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放在资源模型和算法上。但其实模型部分确实有所改进、并给出相对扎实的理论推导,而且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一致。

  (2)资源描述模型 这部分我个人比较满意,是相关文献中暂时缺失的。最初和老师们讨论一篇最新文献时,发现其中的资源描述非常抽象:资源只是抽象映射到模型参数的一个概念。我们继续查阅其他文献,发现这篇文献对资源的描述已经算“先进”了,其他文献对资源的描述更抽象。做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而实际的工程人员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表达。于是我们建立了专门的资源模型,来模拟现实中的传染病控制资源(如疫苗、药物、口罩、医护人员、病床等)。我本来想说得"高大上"一些,写成“资源管理模型”或”资源组织模型“,但是老师不同意,他认为我言过其实,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管理方式或者组织框架,要么就只说”资源模型“,要么就更谦虚一点说"描述模型"。最后我选择了低调的说法。

  在这个模型里,我们用市场经济中的定价规则来表示把资源成本(比如“单价乘以数量”),资源用途是改变个体属性(即模型中的节点参数),资源的整体收益是对传染病的控制效果(传染病衰减趋势)。通过这个模型,算是“填补”了传播模型和控制策略之间的小空缺。但我至今不理解,为什么这么一个明显的新模型,会被轮番忽略。

  (3)离散粒子群算法 这个算法是第二轮拒稿期刊给修改时候,因为指出“只是把现有算法应用于模型”,下决心设计出的自己的算法。老师是群体智能算法方面的专家,给了很多实用建议。本轮指出算法理论基础不足,又增加了算法在探索性、开发性、时空复杂度方面的理论分析。为此,为此,我把钱老师在ecole会议上的ppt要来阅读,虽然没有读懂,但借此机会联系到一个中大的,他给了几个他通读过的英文电子书文档。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在极短时间内吃下整本书。从书里,我了解到进化算法 (ea)的理论证明一直比较薄弱,传统的数学中的“图论”、“马尔可夫”链等推导只适用于非常少的演化步骤或者很小的问题空间。书里还介绍说,虽然无法把ea当作随机过程来进行理论分析,但是能通过计算机的时空复杂度分析来进行证明。自己琢磨了一段时间,和老师沟通,他建议加上对比性的分析。于是完成这部分的修改工作。

  (4)实验结果 我们调研了“相当多”的离散粒子群算法、连续粒子群算法,也考察了多种离散化处理方法。所提算法的效果确实不错,这给了我信心。但是不满意,指出“只进行算法对比,没有给出不同算法对模型稳态的影响”。于是我们又通过“运行算法生成解、得到资源分配方案、投放资源干预节点参数、演化传播模型、得到稳态” 一系列操作,得到模型稳态效果图。实验结果和理论中的无病平衡点的条件高度一致:我所提算法能够把目标函数优化到零点以下,而这是达到非零的无病平衡态的理论条件,实验结果也证明如此;而其他未能做到这一点的算法,就没有实现非零的无病平衡点。这说明,只要算法在对比实验中取得优势,就能在实际的传染病干预中取得优势。补齐了逻辑的链条。

  (5)应用案例 困扰在我心头的问题是如何把模型和优化策略应用于现实,我没有机会去接触卫生部门,但希望他们的技术人员能知道科研界有这么一个小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费心思去设计一个“工业界更容易看懂的资源描述模型”,因为他们是目标读者。但是这种心态没能被理解,其中一位明确提出“既然是系统,如何应用于实际呢?”。于是再次下决心,极尽所了解的知识,做了一个应用案例。做完只觉得这篇文章"满满当当",一些图表“溢出”到了补充文件中(个人不喜欢增加补充文件,影响阅读体验)。

  【录用后的坎坷校验

  由于文中符号、公式太多,录用时候编辑重新排版。原本以为只是对文字格式的调整,万万没想到他们手动编辑了所有段落内公式,弄出大量的错误。我们整整校验了三轮,很崩溃,每轮都是大量红框和修正说明。最尴尬的是,每次读都有新发现。有的是我们上一轮忽略的,有的是新改出来的,感觉是个无底洞。发表后首读真的是胆战心惊,还好没发现明显的语法或符号错误。所以,在文章完成后,早点换成latex排版吧。word用得真是扎心:不仅图表位置摆放费劲,由于图表的占位也很容易导致内容错乱,最最麻烦的是,非常不利于期刊的最终排版。

来源:科学网博客 赵甜芳
爱科学

上一篇: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规范引用

下一篇:

登录注册
欢迎内容投稿或举报!e-mail: ikx@ikx.cn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copyright © 爱科学 iikx.com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