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献最容易犯的四个错误!
1.最根源问题: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
有些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结果便是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从而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在撰写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通过多途径、多平台检索最新文献,最经典文献。
文献要新。一般而言,最近三至五年的重要文献都要关注到,通过泛读发现重要文献,进而精读重要文献,发现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献不怕旧。这个很多都会忽视,旧的文献并非都是没有用的。对于一些可能十年前发表的文献,但是引用了非常高的,往往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阅读这些文献,对于了解领域的发展演进作用很大,切不能忽视。
文献要全面。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和会议论文以及报纸文字。尤其是的文献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快速了解领域的发展脉络十分有利。会议论文尤其是一些知名学者和机构主办的会议,往往会有新的观点出现,平时也要关注到。报纸文章尤其是重要的大报,一些文章的观点都是纲领性的,具有“定调”的作用,尤其是要重视。
2.最突出问题:文献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撰写必须充分理解前人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关于这一点,可参阅本号(社科学术圈)前几天推送的文章,能有较大启发。
文献如何完美实现“述、评”结合?
3.最隐蔽问题:个人观点过多,“述”而不“综”;
“综”而不“述”和 “述”而不“综” 都是文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但是“述”而不“综” 的隐蔽性更强,很多注意不到这个问题。由于文献部分是较容易出现语句重复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增加重复率的部分,因此很多在撰写文献时,往往为了规避查重,选择将别人的观点一带而过,自己的评价性语句“往上堆”,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做文献最容易犯的四个错误!文献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另外,提炼的观点必须以原始文献为依据,不能把观点强加给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对原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议,但论据必须充分,并能使读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观点,哪些是者本人的观点,不能混杂在一起。
4.最低级问题: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文献阅读不到位。正如前文所述,写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切入点是什么意思?研究的视角。突破点是什么?这个视角下前人研究未尽之处。比如,要研究乡村振兴,那首先要寻找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就需要去检索文献,比如,确定“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那就要检索这方面的高质量文献,通过阅读发现当前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进展、脉络、主要观点等。在阅读文献后,发现学界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发扬振兴关注不多,那么就可以围绕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开展研究。
有些在做完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选题不当,过大或过小;也可能是学科发展处于“高原阶段”。但未能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更不能随便拿一个研究过的问题敷衍了事。尤为注意的是,不能故意“贬低”前人研究,故意“凸显”自己研究的创新性或重要性。须知,在阶段,即便是生阶段,在某一领域实现“重大创新”、“重要突破”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硕能做到的,更多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对象的变换,研究视角的转换等。因此,切记,慎用“重大创新”等词语评价自己的论文。
5.文献的原则是既要“述”,更要“评”。文献客观上具有阐明作者的研究在学理有正当性的功用,因此,在文献中,作者首先不仅要勾勒既有研究传统的轮廓,还要阐述出自己所做的研究和既有研究的关系,点出自身研究的意义,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对既有研究进行评述的要求。
文献不是并且也不能是罗列文献,而必须要对文献内容加以介绍。古人讲,“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阅读文献是“六经注我”,但撰写文献则是“我注六经”。作者一定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出文献的观点(当然,内容上要忠实于文献),这样写出来的文献才生动而不至于死板。有的作者在写文献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罗列张三说了什么,李四说了什么,并且,所罗列的张三李四说过的内容往往就是张三和李四的文章内容摘要,这样的文献读起来有一种明显的“未消化感”,同时还会让人怀疑作者是否真正读过张三和李四的文章。因此,文献要尽量做到“述”“评”结合,并且要以“述”画龙,以“评”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