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概念从1992年初次提出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014年,guyatt gh提出循证医学是指:临床实践需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患者医院和来自系统化评价和合成的研究证据。在这里,首先医生的经验、患者的意愿是被认同和强调的。其次,这句话明确了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我们看看循证医学研究工具与方法:1、一次研究,包括经典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工具研发。2、二次研究,即应用等方法进行系统。3、转化研究,包括临床实践指南;卫生经济学评价;临床路径;卫生技术评估等。可见,处于二次研究地位的系统是为循证医学提供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系统(systematic review)常用的评价方法是,这个名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在中国曾经遭到诟病。但是细细想一下,原因何在?是我们仅仅把它作为发文章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只有建立在临床问题基础上所做的系统,才是有意义的。
2014年jama发表了斯坦福meta研究创新中心(meta-research innovation center)的观点,他们非常赞成数据共享,并提出应该鼓励研究者对共享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这个二次分析过程,就是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写出系统的过程。所以说,系统如果建立在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规范流程,得到的结果不管对学术进步还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都是非常肯定的。引用唐金陵老师等各位循证医学大咖在2017年循证医学复旦论坛(上海)的推荐:几乎所有的临床相关研究(、基础研究)在实施之前,都应该考虑系统,能做系统的,最好先做系统,充分了解和评价已有研究对临床问题的解答程度,之后再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这样做的优点不可否认:1、减少资源浪费。对于一个临床问题,如果前人的研究已经提示出明确的答案,如果继续这方面研究,则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2、提供临床决策依据。
同样借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杨祖耀老师在上海复旦论坛所述案例,早在199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主要结果如下图),用及累积方法评价某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提到,1986年(11712个病例)和1988年(17187个病例)的两个大型试验并没有改变已有研究的证据效力。到此,大家觉得,这两个大型临床试验,尤其后一个临床试验,该不该做?做的必要性有多大?文章结尾说,应用、累积进行系统的过程有助于追踪已有研究结果,从而规划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当然有助于临床决策。那么,大家觉得,系统的意义是不是不容忽视?我们是不是应该合理进行系统,充分运用它的作用?欢迎思考和讨论。
致谢:在此感谢循证医学复旦论坛所有专家和所有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