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本科毕业于哪些高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在即,被称为中国科技最高奖项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备受瞩目。
该奖自1999年设立、2000年首次颁发至今,走过近20年历史。
设立之初,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
2018年度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提升至800万元,而且个人可自由支配。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至今,奖金额度和结构的首次调整。
31位获奖者毕业于哪些高校?
除了2004年度、2015年度出现空缺以外,迄今为止共有31位顶尖科学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者大多是我国相关领域的奠基人,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如“两弹一星”于敏、孙家栋、程开甲,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张存浩……
其中,2016年度获奖者屠呦呦是唯一的一名女性获奖者。6位两院院士分别是刘永坦、郑哲敏、吴良镛、师昌绪、闵恩泽、王选,另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我们知道,对科研人而言,本科教育通常是打基础、强根基的阶段,能为未来科研提供底蕴和积淀,是至关重要的人生阶段。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31位最高科技奖得主的本科都毕业于哪些高校?
统计结果显示,他们本科大多毕业于国内名校。
其中,北京大学最多,共有8位获奖者(屠呦呦、于敏、谢家麟、王忠诚、叶笃正、刘东生、黄昆、王选);
其次是清华大学,有6位获奖者(刘永坦、郑哲敏、吴征镒、叶笃正、刘东生、金怡濂);
上海交通大学3人获奖(王振义、徐光宪、吴文俊),南京大学3人(张存浩、闵恩泽、吴良镛,注:1952年院系调整时,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分出去,与金陵大学化工系合并为南京工学院化工系,1958年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也就是南京工业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分出去,成为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因此也可以认为,张存浩、闵恩泽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吴良镛属于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2人(程开甲、谷超豪),哈尔滨工业大学2人(刘永坦、孙家栋),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2人(钱七虎、王泽山),西安交通大学2人(徐光宪、吴文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赵忠贤),华中科技大学1人(侯云德),北京理工大学1人(王小谟),西北工业大学1人(师昌绪);
山东农业大学1人(李振声),同济大学1人(吴孟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王永志),西南大学1人(袁隆平)。
c9高校哪家强?
c9高校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这些高校里走出的最高科技奖得主数量,更从侧面反映出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硬实力。
那么,c9高校哪家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所毕业的c9高校排名
走出8位最高科技奖得主的北京大学是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谢家麟和黄昆同为燕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生,该校1952年被撤销后,物理系并入北京大学。
而叶笃正和刘东生为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生,该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组建而成,1946年停办。这几位获奖者均算作北京大学校友。
清华大学走出的6位获奖者,包括1956~1958年在该校就读的刘永坦,也包括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的叶笃正和刘东生。
并列第三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其前身是国立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其前身是中央大学),均有3位获得者。其中,曾就读于震旦大学医学院的的王振义算作上海交通大学校友。
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奖者人数并列第五,分别有2人获奖。
(相关资料来源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