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选题的论文有可能发表?这几年审了几百篇国内作者写的论文,多数都不符合要求按退稿处理,很可惜。作者花了大量时间做研究,但论文无法发表,原因在哪里?我认为选题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和大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属于二次创新,利用已经发表论文中提供的信息做新的研究,研究什么问题非常关键。提出重要的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临床问题是的起点,结合临床需求选题是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最近看到一篇论文,研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否降低某种手术术后感染的风险。这个选题看似简单平常,但与我们近期的临床实践有关,是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选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医疗机构在医疗工作中控制抗生素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在外科系统,对择期清洁手术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有严格要求,少用甚至不用。临床发现按照现在的抗生素管理要求,某些择期清洁手术不一定能保证医疗安全,有可能需要调整,但缺乏证据。择期清洁手术术后感染是小概率事件,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选用。因此,在择期清洁手术预防性抗生素方面如果从临床提出需要研究的病种和手术,有足够的高质量文献,做是有价值的。这类选题的论文是审稿专家和编辑关注的重点,有可能影响我们的临床实践,有可能提高杂志的影响力,录用发表的机会很大。
在退稿的论文中,选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为了做而做,用一种新方法重新处理一遍数据,重复已知的规律。如第一种说法是某某问题的研究已经发表了若干篇随机对照论文,但没有做,因此我要做一个。这种说法没有提出新的临床问题,仅仅因为没有而要做,研究和撰写发表论文的理由不充分。第二种说法是为了扩大而做,为什么要扩大不清楚,扩大后能够获得哪些新知识,对临床工作有什么参考价值没有预期。因此,以扩大为导向的选题不合适。第三种说法是近期有新发表的文献,要在已有基础上再做一次。这种说法似乎合理,但应该是有条件的,即原来的在某些问题上还是讲不清楚,增加新的文献扩大后有可能讲清楚。如果原来的已经得出明确结论,再做就值得商榷,要有充分的理由。上述三种说法都是研究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我能做什么,把工具手段凌驾于研究问题之上,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写论文是不要把这些说法作为做研究的主要理由,应该把临床问题和需求讲清楚,把的临床应用预期讲清楚。
有些朋友想做,我建议在选题方面多做工作,把基本情况搞清楚,把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产出搞清楚,评估选题和预期产出是否有可能打动审稿专家支持论文发表。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选题上多下一点功夫是非常值得的。
下一篇: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