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期刊不靠谱?来看下最新的中科院jcr分区。上周我国多部门表示支持s计划,有一些读者认为,oa期刊是不是都不太靠谱?今天发布的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就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oa杂志与高版面费、不靠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下这个问题。
首先是需要区分两个概念,oa期刊和掠夺性期刊。掠夺性期刊就是这位小伙伴说的,高版面费、不靠谱的期刊。掠夺性期刊是学术界的毒瘤,它通过向作者收取高额费用并且没有同行评审等流程来确保发表文章的质量。而oa期刊,在这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有些期刊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掠夺性期刊
掠夺性期刊出版商可能先设计了一个不完整的条款让作者有意愿投稿,在支付了预付款之后,却又以各种名义向用户索讨各式费用,其审议、校对过程的仔细程度与著作权的归属都可能会有问题,受害者往往是那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急切需要发表文章的科研人员。
当然,近年来随着掠夺性期刊的名单不断被曝光,科研人员的警惕性也逐渐增强,这类期刊已经没那么好骗人了。所以就出现了第二种骗术,可以称为劫持性期刊。
劫持性期刊属于掠夺性期刊的子集。由于掠夺性期刊能骗到的人越来越少,有人就想出了新的招数。他们停止了出版假冒刊物,因为随便编造的杂志还是比较容易被识别出来的,现在他们把注意力投向管理不善的合法期刊网站。比方说,有些到现在仍然只提供纸质印刷版而没有电子版的期刊,他们的网址网站就特别容易被劫持。
另外一种方式是模仿或者克隆合法期刊的网站网址。像jökull (jokulljournal.is)就是冰岛地球科学的一个期刊,但它被劫持为jökull杂志 (jokulljournal.com)。这些网站都设计非常巧妙,看起来像旧的学术网站。就像jökull,被劫持的网站有* .com的网址。因为搜索引擎会优先搜到* .com的网站,没什么经验的研究人员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些网站蒙骗。
所以说,找期刊最好还是用之类的专业数据库,其次用google。至于百度,能不用就最好别用。
google把正牌期刊放在第二个,百度完全找不到
关于掠夺性期刊,最后说下13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基本上也就是beall当年用来鉴定掠压性期刊的标准。
1)主题是生物医学,但其“兴趣”太广泛,有非生物医学的内容;
2) 网站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3) 图像扭曲、失真,有意伪造,或未经授权;
4)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主页的宣传语面向作者(另两组更多地以读者为主要用户);
5) 标榜自己的ic值(index copernicus value,if的替代品,但评价标准不透明,曾被发现某家杂志的ic值曾经从7分多莫名消失2年后飙到50 且无解释);
6) 稿件处理流程未予描述;
7) 要求通过e-mail提交稿件;
8) 承诺快速发表;
9) 没有撤稿政策;
10) 期刊内容是否有电子存档、如何保存等信息缺如;
11) 文章的处理、出版费用极低(比如
12) 声称自己是oa期刊,却保留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或根本不提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
13) 联系邮箱不是企业或机构邮箱(如gmail.com,yahoo.com等)
oa期刊≠掠夺性期刊
说完了掠夺性期刊,我们再来看看oa期刊,oa就是“open access”开放存取的期刊。早期期刊都是纸质的,到了个人电脑普及后,订阅期刊开始出现了光盘版。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大出版量不能显著降低成本(纸张印刷和光盘的成本)。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解决了期刊发行的成本问题,使得oa期刊兴起于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
oa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如果你在文章发表后选择open access,就会被更多人免费阅读。
不过相伴的问题也就出来了——apc,也就是oa论文处理费。以hindawi出版集团来说,2004年开始做第一本oa期刊,2007年完全转型为oa期刊的出版商,目前创办了405本oa期刊。这些期刊向作者收取的费用,每篇最低为195美元,最高6995美元。而hindawi每年出版的论文都逾1万篇,且数量还在逐年增长,利润可想而知。
但并不是说oa期刊=掠夺性期刊,oa期刊中也有很多高质量期刊,而且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期刊将转为oa模式。
就以今天刚出的《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为例,上面的1区期刊可以说是全国公认的顶级期刊。医学类1区期刊有209本,其中就有不少是oa期刊,比如,plos medicine、molecule cancer、bone research、cancer letters等等。
在全球范围内,oa期刊逐渐成为了科学期刊出版的新潮流,各国的政府和科研基金都开始倡导oa莫斯。比如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投入800亿欧元预算,要求其资助科研项目的研究数据对公众开放。中国在前不久的openaccess 2020会议上也表示了对oa研究的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oa期刊就能对传统出版形成优势,因为科学需要交流,而oa期刊对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的成果交流更有利。